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is post, I installed Plex Media Server on my RAX3000M Router, which is equipped with only a dual-core processor, 1GB of RAM, and a USB 3.0 HDD attached. https://forum.openwrt.org/t/plex-media-server-for-openwrt/179676 No transcoding is required; the content is played in its original quality. Take note of the CPU usage while the […]
Category: Hardware
openWRT之更改分区大小-RAX3000M>104m以上任意大小
前言 之所以会知道这个东西是前天入手了移动RAX3000M 64G EMMC 算力版 我有一定的洁癖,固件要用官方的。插件自己动手装。不用的插件就不装。 按照官方教程: 从官方教程里摘抄出来的: 正文-如何扩展系统分区并扩容/overlay和根分区/ 无论怎么做,都无法让系统在开机的时候挂载,所以进系统后,根分区都没有变化,软件里一直是只有92M!!!! 查阅了大量资料,最终在官方的两个链接知道,这是一个缺陷。挂载别的分区到/overlay只有在NAND开机的系统上才可以?????只要/overlay不是在/proc/mtd 上面的,都不能在启动阶段读取fatab。 如此,那怎么办?实在没法就得从分区扩容入手了。 刚好看到这篇: 这个兄弟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。在回答中,有个答案链接: 里面有一个叫Sailor的,回答可以直接调整系统分区大小。实际上,他说的不详细,但他说的是对的。 答案里说的是香蕉派的一个路由板。处理器和RAX3000M一样,而且讨论的也是emmc的空间问题。 这里我们说的是/dev/mmcblk0p5这个系统盘。如下图: 可以看到系统盘 /dev/mmcblk0p5只有104m。 我们可以用cfdisk,来给它扩容。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cfdisk的界面,我没有截图,大概如下图: 这时选中/dev/mmcblk0p5,然后选Resize,默认回车好像就是扩容了后面的全部剩余空间。这里我是只扩容了2GB,如下图。记得要Write,保存一下,再退出。 这时你会看到 /dev/mmcblk0p5有了2个GB,或者是58GB。重启,固件却依然是92m的/overlay。 我到这一步时是直接就sysupgrade, 就是直接在luci网页重新刷了固件。 刷完后/overlay和 / 根分区直接就是2G,就是你分的容量。至此折腾结束。
All in one的最终章就是回归低功耗吗
第一次玩家庭服务器大概是在2013年,已经是11年前了。 当时入手的是一台HP的thin client, 像T610那种。AMD双核芯+2Gb内存。外置了一个机械硬盘。 机器原配的是一个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7 系统。收到手开了一次机后,立马装了一个ubuntu server。自此开启了家庭服务器之路。 各种小功能一顿玩。比如做一个网关。比如USB接一下摄像头,做远程监控,检测人物后自动录像。比如做一个Mac的TimeMachine。比如做一个VPN中转。比如做一个独立网站服务器。比如做一个webdav服务器,存着一些文件,在外面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都可以拿到。 用了几年。中间又各种玩树莓派,一个超低功耗的小机器。后来把HP的这台卖掉,就买了蜗牛星际的那款带J1900和4盘位的。一开始嫌弃J1900的性能,还整了个IMB310TN+i5-9400来玩,奈何SATA端口只有两个。玩了几个月就弃掉。J1900单独装ubuntu server,稳定用了几年。 2022年把J1900平台换成了B150+i3-6100,也是在蜗牛星际机箱里。因性能提升,想着玩个Esxi, 装了6.7,安装了两个虚拟系统,ubuntu server 2022.04, 和windows11。不得不说,Esxi是真的稳如狗,首次安装后一直开着,用了一年半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。 上周偶然又看到现在PVE可以直通核显装MacOS并输出到显示器。于是又考虑升级了平台。 因all in one要考虑功耗,故不考虑独显,那就只有10代的U了。最后入了10900的ES,UHD630直通并输出到显示器。安装PVE8.1, 定制OVMF来直通核显输出。一次成功。安装了最新的MacOS Sonoma 14.4。 至此问题来了。MacOS如果不用苹果的键鼠,那使用体验是大打折扣。蓝牙是一定要驱动的。可问题就是PVE下面的Sonoma直通USB驱动器之后蓝牙一直是没办法成功的。翻找国内外各大论坛,几乎没有刚到成功案例,在自己苦苦探索两天之后,放弃。 于是考虑想着更换成上一个版本的Ventura, 这个系统在PVE里就可以成功驱动蓝牙。但另一个小问题就是板载的DP/HDMI的直通输出声音是个难点。B360M-itx这个板没办法把0000.0f.*的几个通道分开来,grub加了『intel_iommu=on pcie_acs_override=downstream,multifunction』也没办法把它们分开。查外网,发现有的硬件没那么简单就可以分组,可能得从内核入手了。 如果成功了,就是PVE内套一个Ventura+windows+ubuntu server。此为方案1。 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不装PVE, 直接物理机上Sonoma最新系统,直接驱动蓝牙。然后再在Mac里面虚拟一个ubuntu server和windows。此为方案2 这时孰优孰劣,暂时是分不清。套在PVE里是不是ubuntu server的网络延迟会更小一点?未深究。 从功耗上来讲,方案1和2应该是差不了多少的。方案2还可以在夜间休眠,虽然城市用电夜间很便宜。 而方案1的可玩性就高一点。 不想太多,直接先看看物理机装Sonoma驱动能有多完善。从github上直接下载了前辈做好的EFI,一次成功装上。各驱动都有。少走了弯路。 安装PD还是vmware? 因为我的ubuntu server还在ESXI里面。vmware可以直接从esxi迁移过来。那就先安装vmware吧,反正网上各评测也说PD和vmware差不了多少。 安装成功后,连上esxi服务器,把ubuntu和windows直接迁移过来。 4个sata硬盘,到时候装上去,可以映射给ubuntu server. 这样一来就成功的从b150+i3平台升级到了b460+i9,底层从esxi换成了macOS。还可以输出到显示器,当一台客户机用。 好像不管是奔腾还是i9,待机功耗都差不了多少。 在很多使用场景里,All in one机器都不充当客户主机,它一般是静静地躺在家里的某个角落。所以我想当我的玩兴过去了,是不是最终还是低功耗的CPU才是归宿。 还是先把i9玩一玩吧。 可能最终n6005+单系统ubuntu server才是归宿。毕竟服务器还是服务器。客户机还是客户机。